“黑颗粒”是铺设在沥青或水泥基础层上的底层,一般由回收的废旧轮胎处理设备及其他废料加工制造而成。
2016年6月21日,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聚焦于塑胶跑道中毒的罪魁祸首——“黑颗粒”加工黑幕。报道称,废旧轮胎是国际上公认的有害垃圾,有着“黑色污染”之称,对环境会产生严重的污染。
此次报导无意将废旧轮胎的再生问题推上了风浪尖,很快,多位循环经济专家就为废旧轮胎有害的说法提出了质疑。
“毒跑道”根本原因是标准缺失
中国轮胎翻修与循环利用协会原会长姜治云表示,目前塑胶跑道行业还没有形成全国性的强制标准,只有推荐性标准,不按标准执行也没有人管,这才是“毒跑道”事件频发的根本原因。
上海塑胶跑道制造公司总经理殷海波曾透露“黑颗粒”的质量问题。近期,上海当地的塑胶跑道施工都不再使用“黑颗粒”,而是用成本更高的EPDM颗粒替代,因为在监管缺失的情况下,这些“黑颗粒”不规范地使用废旧轮胎,有的还掺杂着其他的化工废料。
殷海波表示,根据上海新制定的塑胶跑道团体标准《学校运动场地塑胶面层有害物质限量》,绝大部分“黑颗粒”存在18种多环芳烃超标问题,部分苯并芘超标。
“但是由于国标中并不含有‘18种多环芳烃’这一项,所以如果按照国标检测,这些含有‘黑颗粒’的跑道很可能都被判为合格跑道。”殷海波说。
废旧轮胎的再生利用,是“变废为宝”的好事
“如果行业规范,对废旧轮胎进行回收利用,制造塑胶跑道是有利于环保的好事,但目前塑胶跑道标准缺失、监管缺位,才导致了黑作坊的产生。” 循环经济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副主任曲睿晶说。
曲睿晶认为,央视对废旧轮胎的介绍比较片面,容易造成误解,他表示,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是循环经济重要一环,废旧轮胎在中国早已“变废为宝”。用几家以废旧轮胎废橡胶为原料的黑作坊生产、销售塑胶跑道以偏概全来揭示所谓“毒跑道”黑幕未免让人觉得有失公正。
法国官方环境部门实验证明,废旧轮胎对人体无害!
废旧汽车轮胎真的对人体有害?当下人们众说纷纭,如果说要有一个强有力的说服,且看法国环境单位联合法国环境及能源管理部进行的一项关于废旧轮胎中提取的橡胶颗粒的实验项目。
该研究主要集中在使用了橡胶颗粒的体育场地(例如采用铺设人造草坪的足球场),检测项目有两项:场地中渗透出和排出的水质是否会对周边环境产生污染;场地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是针对橡胶颗粒所散发的气体的检测。
为了保证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研究人员为此选择了目前市场上三种主要橡胶颗粒物作为检测样本作为对比,再将它们填充到三块相同的人造草坪样本当中,最后把这三块人造草坪放置在全世界不同环境下的地方。
这三种颗粒的样本分别是:从废旧汽车轮胎中分解得到的SBR颗粒、新型热塑性弹性体颗粒TPE颗粒和三元乙丙橡胶EPDM颗粒。
另外研究人员还特别放置了一块没有任何填充材料的人造草坪作为附加对比的样本
。
整个实验从2005年开始进行,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的足球场,研究员对场地中的水和散发出的气体进行重点检测,最后得到以下结果:
关于三种填充材料的使用情况对比报告
1、橡胶颗粒对水质没有影响。
2、人造草坪散发的出的气体被人体吸入后,对健康状况没有相关的联系。
3、使用SBR和TPE橡胶颗粒的作为填充材料的人造草坪,散发物的含量很低,达到了欧洲的“Relatively low”的程度。废轮胎生产的橡胶颗粒对环境来说是安全的。
4、使用EPDM的颗粒的人造草坪球场,散发物含量达到偏高的程度。
5、按照欧洲严格标准,从实验样本当中经人造草坪流出的水,对环境不会有影响。
基于此,INERIS(法国国家工业环境和风险研究协会)发布了一份HRE健康风险评估,主要内容是对室内材料散发气体对人体的健康危害方面的研究。
报告指出:在在室内狭小和不通风的最坏情况下,从三种填充颗粒中散发的物质,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危害。
这样对体育场地的施工人员、运动员、成人和儿童来说,都不会有健康的风险。
另外,在报告中最后指出,室外人造草坪所散发的物质,对人体的健康是没有影响的。
看到这里,我们心底的一块很重的石头终于可以落下了。
塑胶跑道中毒问题与废旧轮胎生产的“黑颗粒”无关,但也反映国内监管不力的情况下,“黑颗粒”不规范生产、使用的残酷现实。
对于管理部门来说,当务之急就是要制定一份能被严格执行的检测标准和应用标准,规范“黑颗粒”的生产和使用,让不规范生产的“黑作坊”无容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