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轮胎生产和消费的第一大国,也是废轮胎产生大国。据统计,2017年,中国汽车保有量为1.74亿辆,汽车轮胎总产量约为6.1亿条,同比增长7.9%,废轮胎产生量约为3.4亿条,重量达到1250万吨,同比增长5%。预计到2020年,中国废轮胎产生量将超过2000万吨。
废轮胎具有很强的耐热、抗生物降解、抗机械破坏特性,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都不会自然消失,此前由于缺乏有效集中治理手段,成为环境污染治理的世界性难题。废轮胎粉碎设备回收利用是世界各国治理废轮胎污染的主流方法,据统计,2017年,中国回收废轮胎504.8万吨,回收率仅为40%,未来市场成长空间巨大。
废轮胎常用的处理办法,包括了:轮胎翻新,破碎除磁做胶粉,做再生胶,还有新型的热解工艺。热解工艺被收录进了《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也是废轮胎综合利用指导意见书中比较推荐的处理办法之一。废轮胎经热解工艺处理后,可以分解成燃料油,炭黑,钢丝和裂解气。
生产工艺流程
热解项目主要原料为外购的干净废轮胎(每条已切成4~5块;或者胎侧切除,胎面套好),无需清洗、破碎、抽钢丝等预处理工序,直接经皮带输送进入裂解炉内,进料工段约2小时,每台设备进料10t左右。裂解炉内是一个持续升温的环境,炉体内部在4小时内升温至200~300℃,此时裂解气开始处于稳定生成状态,接下来的5~8小时内温度缓慢爬升,当温度到达450℃时,可认为轮胎裂解 已基本完成。裂解过程中产生大量烟气,其成分主要包含重油(液态)、轻油(气态)、裂解气和少量水蒸气等,烟气经管道流入分汽包。在分汽包内,重油(约占废轮胎质量的2%)下沉至渣油罐,通过油泵储存在储油罐内;气态成分经管道进入循环水冷却系统。在管道内冷却后的烟气分为液体和气体,其中气体为裂解气,液体为轻油和水的混合物。液体流入油水分离器,分离出的轻质油分经油泵进入油罐储存,少量含油废水经雾化后喷入裂解炉燃烧室作为燃料使用;裂解气经管道输送至裂解炉燃烧室作为燃料使用。
经过8小时的裂解,除燃料油、裂解气外,裂解炉内还会生成炭黑和钢丝。炉体停止加热后,项目采用空气冷却的方式,通过风机抽风不断带走炉体外壁热量,冷却工段持续时间约2小时。待炉体冷却至200℃左右,操作人员打开一级、二级高温出渣机出渣。待炉体冷却至45℃左右,打开进料门上的出钢丝口(1.1m×1.7m),将缠绕在一起的钢丝整体拖出。由于本项目轮胎进料时为整条轮胎,无切割破碎工段,裂解过程中炉体不停转动,因此出料时钢丝绞结在一起,钢丝上沾结的少量炭黑经轻敲或震动就能落下,钢丝出料后直接打捆外运。每台设备的炭黑钢丝出料时间分别为2小时。整个轮胎裂解流程的总时间为24小时。
废轮胎热解工艺流程简图
废轮胎分解出来的产品,大概的使用方向有以下这些:
1) 燃料油(40-45%)
废轮胎生产出的燃料油主要用于以下行业及领域:
A.发电厂 B.玻璃厂 C.水泥厂 D.陶瓷厂 E.铝厂
F. 锅炉厂 G.中心供热厂 H.颜料厂 I.轮船
2) 炭黑 (30 -35 %)
A.电缆护套 B.传送带 C.软管及门垫 D.黑色尼龙袋
E.橡胶添加剂 F.自动零配件 G.绝缘材料 H.橡胶材料中的着色剂
I.塑料管 J.工业橡胶制品 K.消防材料 L.制碳棒做燃料
3) 钢丝(10-15 %)
废轮胎生产出的钢丝主要销售到钢铁厂。
4) 裂解气(10--12 %)
裂解气主要用于回收到燃烧室加热主炉。如果设备规模较大,产生的裂解气量多,也可进行暂存,通过发电机组进行发电。